石雕观音像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佛教佛像之一,佛门诸佛菩萨中,对民间信众来说,石雕观音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原后,不只与中原文化完成了很好的融合,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特征,观音菩萨也有了在我国普罗群众接受形象。
说起石雕观音,它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,因为每个人心中从小就住着一步“西游记”,电视剧里面的观音形象给人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所以,每当我们在某个地方看到石雕观音像时,则是倍感亲切。首要说起的就是汉白玉石雕观音,电视里的观音便是一袭白衣,洁白无瑕,所以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观音便实属汉白玉石雕观音最多了。但是除了汉白玉石材的石雕观音外,也有少许青石石雕观音。
除了材质,石雕观音样式也有多种。例如石雕三面观音,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面的石雕观音像。正面造型手持经箧,右边造型手持莲花,左边造型手持念珠。分别代表了智慧、平安、仁慈。还有石雕四面观音。比三面石雕观音多一面,多了一尊手持水瓶的观音,代表着福音。四尊观音分别站位东、南、西、北面,四面石雕观音整体显得庄重慈悲,代表着智慧、平安、如意、传承。最后就是我们常说的千手观音,千手观音代表着无边之意,石雕千手观音中的千手代表一千轮王,千眼代表一千尊佛,它的含义是观世音菩萨的手多。眼多、智慧多、有求必应。
石雕千手观音被人称为千手千眼观音,也被人称为千目观音,造型主要是观音的左右手都有很多,一般来说,佛教中用42支数来代替千,所以,人们在加工千手观音的时候一般左右手各21只手,然后每只手的手心有一只眼睛,并且眼睛所看到的方位要不一样,这是观音比较特殊的造像,特别是唐朝以后,这种千手观音是为数不多留下来的比较偏藏传佛教的观音造型。这样的观音的作品主要体现的是观音不同手的不同形态,然后结合手心中的眼睛,让观音可以观察到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不同的地方,但是双手的角度和形状要保持一样的,就是说千手观音的左右手42之手要对称并且看向不同的地方。
石雕观音菩萨佛像,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,玄奘新译为观自在,民间大都略称为观音。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《正法华经》。石雕观音佛像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,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以石雕观音佛像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,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 佛经上说,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,他在无量国土中,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。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。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,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,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,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。
石雕三面观音的正面是滴水观音,杨柳柔软,象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,瓶中净水,可以消除人们心头的无名怒火。杨柳可以除灾治病。古代印度,人们认为杨柳可以消灾除病,在千手观音的四十二个大手臂中,就有一个手执杨枝,若身患灾病之人,手执杨柳诵念真言,就可消灾去病,瓶中甘露可以播洒幸福,净瓶俗称甘露瓶,其中的净水又称甘露,从这个名称就可知道它有祈念幸福的意思。三面观音右面是法轮观音,佛门早就是用法轮来表法,法轮确确实实可以代表圆满。明显给我们表现空有不二、动静一如,佛教从这个形相里面去观察宇宙人生。三面观音的左面是送子观音,送子观音是民间崇拜的佛教神祗。封建时代百姓认为虔诚拜神佛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。于是不能有孕、或者祈求生男孩的迷信百姓会拜送子观音,以求得子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