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雕孔子像的现实意义

2020-03-31

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,汉族。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(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)。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,即今日孔林。

古代人物雕像21详情页03.jpg

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。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,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,有“万世师表”之称。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
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,至圣大师,他虽然早已逝去,但留下来的学说与思想却代代相传,成为现在乃至后世都要学习的对象,

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,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精神符号。而在校园、广场建立孔子石像,除了纪念,更是对孔子学说的一种继承,同时,也有对莘莘学子的劝学意味。

古代人物雕像20详情页02.jpg

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、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,石雕中的孔子形象一般以双手交合于胸前,不露大拇指为主,这是因为,孔子说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,在形象上,服饰、姿势以孔子行教图为依据;年龄掌握在60岁至70岁之间,面部表情“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”。体现庄严慈祥,和蔼和谐,谦和智慧的万世师表形象。

在山东的大型孔子像,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去祭拜,像中的孔子手捧书卷,书上写着“有教无类”,臂弯里还夹着一根粗粗的教杖。铜像底座上刻着“万世师表”四字。

古代人物雕像15详情页01.jpg

石雕孔子像与所有的物质景观一样,积淀着历史、传统、文化和社会的价值,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。孔子为一种精神载体,通过被解读,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,而且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、态度、情感和价值观,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
写下您的评论吧